另一个时空的我,现在在干嘛?(二)
突然想写写更久以前的选择,虽然感觉意义不大,因为那个时候我的决定更多受到的是父母的影响。
没有去农村中学读初中
我并没有怎么后悔到祥山中学读初中,因为从结果来看,这并不算一个错误的选择。但是,每当我感觉到我的性格还有视野影响到我的人生道路的时候,我还是不能不去想,如果我选择的是城镇中学,而不是农村中学,是不是我看问题的角度也会不同呢?再或者,如果离家近,我与父母的距离没有那么远,是不是我的性格又会是另一个版本呢?
有时候,我觉得初高中时期的全封闭式管理,把我带到了一个远远超出我自控力所能驾驭的高度。我没有真正学会如何抵御诱惑,只是把它们强行压抑了下去。这也是我在大二因绩点过低而选择转学去美国的一大诱因。
这几年的大学生活,我始终无法像高中那样高效地学习。即使到了现在,我也只能在某些特定的时间段里,勉强压制住内心的冲动,逼迫自己进入一种高度专注的状态。我常常在想,如果当初我读的是一所普通城镇的中学,是否会早一点学会如何平衡工作与欲望。
也许,如果我从小就接触到那些本应出现在我生活中的种种诱惑,我就不会被拔高到一个本不属于我的位置。这样也就不会在从高处跌落时,感受到如此剧烈的焦虑与无力。
不过话说回来,如果我没去祥山中学,就不会遇见曼琪,那个我生命中最美好的人,没有之一。很难想象,一个恰好长在我审美点上的、气质高雅的女生,会在几乎没有交集的前提下,对我有好感,而且维持了将近四年。
如果有机会,我真的很想问问她,当初为什么会喜欢那个时候默默无闻的我。可惜的是,那时的我太过愚蠢,没有好好珍惜、发展这段关系,把这段本可以更美好的回忆弄砸了。这何尝不是一种遗憾,甚至是一种悲剧?
但如果没有遇见曼琪,也许我的青春就少了许多值得回忆的片段。我可能会喜欢上一个没那么特别的同班女生,在我终于意识到感情的重要时,彼此已经熟悉许多,也许不会像现在这样,在聊天框里删来删去,找不到共同话题;当然,也许什么都不会发生。
没有去高州中学读高中
中考出成绩的时候,我去过茂名一中参观过。我是有机会去到茂名一中的。但考虑到父母的态度、老师的建议、曼琪的选择,以及高中的升学率,高州中学似乎成了唯一的“正确选项”。我认识一些去到茂名一中的同学,他们最终考上的大学并没有特别好,或者是,是现在的我根本看不上的。我不知道我去到茂名一中会怎么样,能不能去到重点班,会不会最终也是去到一间没那么好的大学。这些都是未知数,但是,也许我不会有如今这么高的沉没成本、这么大的心理压力。
当然,大概率我依旧忘不了曼琪,但是也不至于现在那么难释怀。
结语
想到 Linkin Park 的 One More Light 的一句歌词:“There are things that we can have but can't keep.”
这句歌词对我有着非凡的意义——某天晚上,集会结束时,我和朋友聊起这首歌。就在我唱到这句歌词的那一刻,曼琪恰好从我身边走过。
我不知道她有没有听见,但像她那样美好的存在,我终究还是没能把握住。
如果那些美好的事物终究无法久留,它们会不会反而在未来的某一刻,成为一种伤害?